我是一個會設定目標卻又沒有自制力不能堅持的人,無論是年目標、月目標還是日目標。
我常常會設定年度計劃,比如每年讀多少本書或者每年寫幾篇文章之類的,最後都是最多堅持兩個月。
在學習CS50的時候,我也設定每週學習一節課的目標,最後顯然失敗。我一度設定每日發表文章的目標,結果也只堅持一個月。
我還有個壞習慣,那就是有目標後會告訴身邊所有的人。最後沒有完成,簡直雙倍打臉。讓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loser,深陷負面的情緒。
所以寫這篇文章總結下自己最近的心得和思考下未來該用什麼來取代目標。
為什麼不要目標?
目標至少不適合我,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沒有完成目標帶來很大的挫敗感
沒有完成目標就會陷入深深的失敗感和內疚感,覺得自己三分鐘熱度、沒有毅力不能堅持。失敗感帶來的消極情緒又進一步降低了自制力,最後就容易自暴自棄。
The Willpower Instinct這本書裡裡花了一個章節來說明負面的情緒會降低我們的自制力。
負面的情緒會讓我們更容易放棄,擺脫內疚感會讓我們更有自制力更有行動力,最終讓我們更強。
Feeling bad leads to giving in, and dropping guilt makes you stronger.
The Willpower Instinct
2.目標的問題:
《原子習慣》裡也提到設定目標的問題:
- 贏家和輸家有相同的目標
- 目標達成不過是短暫的改變
- 目標限制了快樂
- 目標與長期進步相矛盾
用什麼取代目標?
- Product vs Process
- Goal vs System
- Passion
- 習慣追蹤清單
- 反思與回顧
1.Product vs Process
對於短期的目標可以用process取代product。
這個觀念是《學習如何學習》裡提到的。
Process指的是過程,比如寫作15分鐘,學習CS一個小時,只管專注在其中,不管結果。
Product指的是成果,比如完成一篇文章,或者完成一個CS作業。
專注在成果上有可能讓我們拖延。尤其是在遇到困難時,還沒開始就想要放棄,一再拖延。
這時就要改變心態,專注在每個當下的時間點,而不是未來的成果。比如可以用番茄鐘工作法讓自己專心25分鐘。
比如之前在學習CS50有個作業是用Flask做網站,一開始有完成作業的目標,壓力很大讓我拖延了2個禮拜還沒有動手開始。最後我改變思路,每天只做一個小時,專注的時間上,不去想最後的結果。這樣才最終完成了作業。
下面幾點學習自《原子習慣》。
2.Goal vs System
不要設置具體的目標,而是用無數個原子習慣組成的系統取代。
我還在探索適合自己的系統,我想要的習慣系統如下(目前達成7-8成):
- 健康的飲食
- 每週三次運動(有氧和重訓交替)
- 早起第一個小時用來學習
- 每天寫作15分鐘反思和總結
- 下午5:00結束一切任務
- 晚上9:00後停止一切電子產品
- 晚上9:30進入臥室
- 睡前閱讀15分鐘
- 每日追蹤任務執行清單和紀錄關鍵時間
在沒有這個習慣系統以前,我是每天滑手機超過4個小時、有點迷失在育兒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價值的人。
有了這個習慣系統後,我不在意目標和結果,帶小孩、學習、運動、寫作加充足的睡眠讓我每天都覺得很充實也很有意義,我也覺得自己有在進步。
3.Passion和身分認同
不要把目標窄化。想想自己想成為的人,然後定一個很籠統的目標。
比如我自己想成為健康的人,那我就不會有減重到多少kg的目標。取而代之的是整個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系統。只要符合這個健康這個大原則就可以。相反的,我現在還會增加肌肉加重。
比如我想成為愛學習的人,那我就不給自己設置必需學什麼的目標。生活中一切都是學習,比如學習感恩、學習與人相處溝通、學習重訓、學習編程等等。當前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就學什麼。一切都可以嘗試。
4.習慣追蹤清單
曾經好幾月的時間我會每天記錄起床時間、手機使用時間、學習時間、運動時間等像是習慣追蹤清單的東西,提供每日成就感。同時也可以幫助反思和提醒自己。
注意事項:
不要記錄太多項目,只要記錄最重要的。比如我一開始追蹤10項左右,而現在只會記錄起床時間、睡覺時間和學習時間。如果運動的話,再加上重訓時的重量記錄。
只要達成8成就可以了,不要太嚴格,自控力是一項寶貴資源,事事都100%做到很容易消耗完自控力,需要把自控力用在最值得使用的事上。
5.用回顧和反思替代目標
每半年或每一年回顧下過去的這段時間,自己做了什麼?有沒有進步?比如我剛剛寫的2022年總結。
這一點也是從《原子習慣》裡學到的。
總結:
去年看過俗女養成記這部劇,我就覺得放過自己好了。(俗女養成記追劇心得:承認自己是個loser,做個俗女也很棒。)
通過給孩子念繪本,我學習了不管結果勇敢嘗試。(《想生金蛋的母雞》:不管結果如何,勇於嘗試就好)
通過寫這篇文章,提醒自己放棄對目標和計畫的執念。不要設定目標,不要設定年度計畫,每天做讓自己覺得很棒的事情就好了。
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就做什麼,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就當自己已經退休了,多做的一切都是賺的。
不會設定目標,自然也不昭告天下,這樣再也不會被雙倍打臉讓我產生內疚感和失敗感。
取而代之的是:每早睡早起一次都覺得自己更健康感覺更好,每多舉5公斤就覺得自己更厲害,每多寫一篇文章都覺得自己想清楚了一個問題,每多學一節課都覺得大腦獲得了滋養。
這樣常常都有很正面的情緒,正面的情緒讓人更有自制力,希望最後可以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